国学文化传承网

    

继承传统 · 学习现代 · 着眼未来

 人物
当前位置:
大家风采
苏若洵 先生
    发布时间: 2018-10-20 17:53    

   诚实、守誉是苏若洵作为一个医者对自己的承诺,更是他多年以来所反映出的一种本色。医生角色之外的他却又是一个十分谦和而真诚的人,轻言慢语,平易近人,乐观和豁达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,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。

苏若洵 先生

  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那一场动荡,在人们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痕。如果说幸运总是伴随着不幸而产生的话,那么苏若洵算是少数能在那场不幸中邂逅幸运的人。当很多人被时代或者说历史的车轮碾碎梦想的时候,他的梦想却才刚刚开始。循着主人公的讲述,我们依稀看到一个懵懂少年被时代被命运推着,经过时间的锤炼已是今天这位善良、敦厚、德高望重的资深中医师。

 

 

      苏若洵的父亲曾在广州一家西药行工作,这对他走上医学之路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影响,但真正影响苏若洵的,是他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历。新中国刚建立起的十多年里,很多领域方兴未艾,亟待建设,这鼓舞着年轻的“苏若洵们”。然而大学刚毕业,那场浩劫突然而至,很多书籍被禁,留下大量“红宝书”。这对正处于求知阶段的苏若洵来说,无疑是一种遗憾甚至说是一种不幸。所幸的是,一个在广州中医学院求学的朋友,主动将自己医学方面的书籍全部拿来与苏若洵分享。就这样,在那个书籍几乎是奢侈品的年代,苏若洵求知若渴的岁月里,这些医学书籍伴随他度过了那段或安静或躁动的青春时光。
      随着知识的积累,原本学工科的苏若洵在阅读医学书籍的过程中,竟然“误入”其中,并越钻越深。在那位中医学院朋友的引荐下,苏若洵还成为了中医学院课堂外的“弟子”,此时的苏若洵已经开始打算将此作为自己的终生理想了。

 


      自学几年之后,文革并没有结束,苏若洵少年时代要“建设社会主义”的志向也迟迟没能实现,于是他辗转到了香港开始找工作。到香港不到一个星期,他便被一家药行聘用,而这间药行的负责人正是当时菁华中医学院的院长。苏若洵自学的经历让院长深为感叹,在药行工作时的负责和严谨更是让院长倍觉珍贵,因此便征询苏若洵是否愿意进入中医学院继续深造,接受系统的医学教育并帮忙管理中医学院。这当然是个来之不易的机会,但是药行的工作也是不能耽误的。于是,接下来四年时间,苏若洵便在药行和中医学院之间来回穿梭,半工半读完成了中医学院课程。
      当时苏若洵的家人其实都已经移民国外了,只有他还对当年的志向有些念念不忘不舍离开。出于多方面考虑,他在完成医学院时最终还是决定“西出国门”。
      到达美国之后,中医的教育背景给了苏若洵很大的帮助,几乎顺理成章地,他进入当地一家有名的药行工作。在这家药行工作的时间里,他积累了丰富的诊治和配药经验,这为后来自己开设药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 


   工作了三年之后,苏若洵开设了自己的中药行,看病和配药皆自己身体力行。不久后,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结识了何仲贤中医师——一个德高望重且医术高明后被苏若洵尊为老师的人。而这次相识,也是苏若洵人生的一个转折点。
   说起这次相识,还有一段插曲。何仲贤医师退休前曾是中国广州一家医院的着名医师, 到美国后继续关注着中医行业,经常会走访一些中药行。有一天,他再次走访苏若洵的药行时,正好碰到一个三岁的孩子被父母领着来看病。这个孩子已经咳嗽几个月了,看过多个医生都没有好转,经人介绍,他们来到了苏若洵
的药行。正巧何医师也在,所以苏若洵就请教这位刚结识的“老师”,请他为这个孩子看诊,并开了药方,然后自己去配了药给那孩子父母。令人惊讶的是,孩子父母第二天就再来药行道谢了,因为当天孩子服完药之后,晚上就能安然入睡了。几服药之后,孩子的咳嗽已经好了。
   何医师精湛的医术、渊博的学识,对苏若洵触动很大,他深感遇到何医师这样的良师是自己的幸运。于他当下就真诚地邀请何医师到自己的药行应诊,自己甘愿退到药柜后面做好配药的工作。而何医师与他则开始了他们三十年亦师亦友的丰富人生。

 


   何医师担当重任之后,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称道,甚至还得到了西医们的推崇。曾有一个不孕症的患者,她的私人西医曾判定她不能生育,患者在失望之余经朋友介绍来到苏医师的诊所。经过何医师几个月诊治,她成功怀上了孩子。患者的私人西医知道后颇为惊奇,后来但凡遇到比较棘手的病症,他都会推荐何医师给他们,即使素未谋面,但对何医师以及中医却是如此推崇和尊敬。 
   多年后想起,苏若洵都还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欣慰,那次“禅让”成就了何医师,但对于一个医者来说,没有什么比治好患者的病更重要。因此一直以来他都真诚地与何医师分享这些喜悦,而何医师则成为了他的知己甚至老师。随着年岁增高,何医师不得不退休告别了诊所,而苏若洵在配药之外再一次担起了诊所的看病工作。 
   苏若洵初开药行的时候,区内的药行不过5家,而如今却不低于50家。面对激烈的竞争,苏若洵却一直坚持着这个行业里最基本的守则。在很多中医行,几乎有个不成文的“规则”,那便是不把药方给患者,以免从今以后患者根据药方自治而不再需要医生诊治。对于这一点,苏若洵有着自己的见解:“将药方给患者表面会导致患者自治,但配药还是需要药行,将药方交给患者,不仅有利于患者对自己病症更加了解,更能让医师赢得患者的尊重。”所以,自药行开办以来,苏若洵一直坚持着这一行为准则。苏先生的人生观就是“积极向上”,正如他对女儿所说“一个工作你开心要做,不开心也要做,那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地去做呢?”多年来,苏先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给女儿做着最好的榜样,他也因此觉得自己活得特别充实。
   中药行之间还有一个竞争在于药材,因为药材多来源中国国内,而不同产地的药材,药效也会不一样;再加上药材进出口本身就是个敏感问题,因此涉及到成本,有些药店并不能齐备药材。而这些对于苏若洵来说,几乎是无关紧要的问题,在他看来,如果能保证药材的完备和品质,真正能对患者的病症起到作用,一切都是值得的。这样也容易与患者之间建立良性的诊治关系,真正地靠患者的口碑建立自己的声誉。 面对中医的发展,苏先生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中医,使得中医源远流长,真正发扬光大,这也是他一生的志愿。
   诚实、守誉是苏若洵作为一个医者对自己的承诺,更是他多年以来所反映出的一种本色。医生角色之外的他却又是一个十分谦和而真诚的人,轻言慢语,平易近人,乐观和豁达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,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。 
   为医者,他是厚德的;为人者,他是上善的。无论世事如何变换,这些古老的真理总是不会更换的,他们都应是人心最深处的公德和道义!